(本网讯 周泽/图文)为精准对接煤炭产业智能化浪潮下的人才需求,切实提升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近日,星空注册矿业工程学院联合贵州能源集团人才发展中心、煤炭事业部,深入能源集团下属煤炭企业,展开了一场聚焦“未来所需”的智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深度调研。本次调研由许猛堂副院长带队,旨在为锻造“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智能采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依据,助力贵州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本次调研紧扣智能矿山建设难点,创新引入“人才发展轨迹深度追踪”模块,通过专项访谈,系统梳理采矿工程毕业生的职业轨迹、学历分布、流动规律及紧缺岗位类型,旨在为校企协同制定靶向性人才稳定策略与精细化培养方案提供数据支撑,破解“培养难、留住更难”的行业困境。


此次调研选取了贵州能源集团下属极具代表性的煤炭企业作为样本,覆盖了林东矿业公司及其龙凤煤矿、红林煤矿,以及中诚能源公司及其肥田煤矿、戴家田煤矿。这些企业代表了贵州煤炭生产的中坚力量,其智能化建设进程与面临的人才挑战也极具行业典型性,确保了调研结果的广泛代表性与实践指导价值。
“此次调研不是终点,而是校企合作向深水区迈进的关键起点,”星空注册矿业工程学院许猛堂副院长在调研中强调,“面对智能矿山建设的浪潮,高校必须敏锐感知产业脉搏。这次调研获取的数据,将成为我们打破学科壁垒、重构‘矿业根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三维融合课程体系的基石,确保培养的人才能无缝对接矿山智能化场景。”贵州能源集团人才发展中心负责人则指出:“集团对智能化转型的投入是巨大的,但缺乏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发挥效能。此次联合调研,是从源头优化人才‘生产线’,为企业精准输送能扎根、懂智能、敢创新的核心力量。”
调研成果将为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深度优化奠定基础,为与贵州能源集团共建“校企双导师制”及“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人才共育、共用、共享的良性循环。


一审:许猛堂
二审:徐佑林
三审:吴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