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理工人>>正文
喜报||化学工程学院三支…
喜报||大数据学子荣获“…
喜报||我校参赛教师团队…
喜报||我校食品药品制造…
喜报|| 理工学子第五届…
重要新闻
校领导到湄谭县开展乡村…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携手同心共筑健康—学校…
星空注册—湖北新洋…
校领导率队赴贵阳市云岩…

【我的成长之路】学海无涯苦作舟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7 点击量:

李智玲,女,博士,1973年8月出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研究方向:冷等离子体纳米沉积技术,新材料,大型物理仪器。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的成长,那就是学习。人生识字始识忧,学习一开始带来的并不是快乐。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眼泪汪汪地站在院子里背书的情形,但是这样的痛苦却因为随后行文流畅的喜悦而消失。至此,我开始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也坚信学习总是有回报的。

大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对学习的要求降低,让我缺失了学习的动力,甚至觉得当时的工作岗位连我大学所学知识都不需要。那时的学习漫无目的,每天学习英语,也考了经济专业的研究生,最终在徘徊中,坚定了要把自己专业坚持下去的想法,在和家人商量后,决定留学。

一切又开始忙碌起来,联系学校、筛选专业、提升外语能力,在考虑专业发展后,来到法国的格勒诺布尔进行学习。这个城市有第四代同步辐射加速器,有中子反应堆,有世界上半导体最大生产厂家ST Micro、电子电气企业施耐德、西门子研发中心,同时,它也是法国和欧洲物理研究的中心。带着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开始进入专业学习。给我当头一棒的是第一节课,面对老师侃侃而谈的法语授课,我几乎什么也听不懂,除了黑板上的各种公式有着似曾相识的熟悉,其他的一切仿佛都与我无关。课程紧凑,圣诞前就要进行的考试,考试后实习单位的寻找……这一切让我痛苦不堪,信心全无。第一次的作业,让我曾经在学习上的骄傲荡然无存,举目无措。在痛苦、惊慌、无助之后,静下心来思考“我该怎么做?”语言是那时我最大的障碍,认清了自己的情况,一切的学习都有了明确的目的。为了能快速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我几乎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状态,除了每周和家人报平安的电话,我几乎不说中文,强迫自己每天听法语、说法语、看法语。努力没有白费,我能听懂了,我能自己记笔记了,我的实验报告和项目报告得优秀了。在那段最难熬的时间里,熬夜到凌晨5点接着上8点的课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时24小时不间断的实验。让我欣慰的是,我以优异的成绩加入了博士队伍,为之付出的努力有了回报,这样的回报在学习中仍然继续着。

3年半的博士学习,语言已不是最大的困难,接下来面对的是如何适应高度自治的博士学习。研究目标自己制定,研究计划自己制定,实验设备需要我与其他工程师技术人员共同协商完成,共同进行调制,这些都是我所热爱的。实验设备对于我来说是有感情的,是能够沟通的,看着它在我的手中从蓝图变成实体,从不听话的孩子慢慢变得乖顺而广博,一切是那么美好,经历了痛苦学习之后的结果是那么令人终生难忘。最终,博士答辩中,所有评委给出了优秀,这是对我曾经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学习生涯的认可。

博士读完后,我继续深造,也再次确定了研究方向——发射光谱的冷等离子体过程的监控。我把它扩展到常温低压条件,对等离子体的沉积过程已经能够做出定性的预测,能够根据发射光谱的信息对过程优化。研究还在进行,学习之路仍在向前延伸,我坚信一切的学习总有回报,我也将把我的学习延伸到科研之外的领域,正如在星空注册工作后的感触一样,在理工的这几年是学习的几年,是我的知识成长的几年,感谢这几年给我帮助的所有人!

〖责任编辑:巫敏 主编:詹凤合〗

[db:附件]

上一条:“扶贫攻坚战线上的理工人”系列报道二 下一条:“扶贫攻坚战线上的理工人”系列报道

< 快捷导航: 招生信息人才引进教育教学道德讲堂 电子校报
中国·贵州·中共星空注册党委宣传部 学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蔡关路 1 号
电子邮箱:gzlgxcb@163.com 联系电话:0851-88210706 邮政编码:550003
CopyRight ? 2005-2016 星空注册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3005433号 技术支持:志胜科技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