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大数据学院是星空注册与阿里巴巴联合共建的全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现代产业学院。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全面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精通技术方法、创新产业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一流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和技术平台资源,努力建设“开放创新、示范引领、行业标杆”的特色产业学院。设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专业为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人,副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中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另有合作企业教师4人,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经验丰富、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在校生119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0人、全国优秀五四共青团员1人。近三年,学生获创新创业和专业竞赛奖项共75人次,其中,国家级18人次,省部级57人次。在2025年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暨第二届“长城杯”铁人三项赛(防护赛)四川赛区半决赛中,我院两支参赛队伍获二、三等奖。第一学生党支部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实验中心设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代通讯综合、网络综合布线、物联网技术、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室、校企合作共建的人才赋能平台,以及贵州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全省重点实验室、“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空地通信算力协同与低空经济贵州省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实验平台,实验中心面积3000余平方米(教学实验室面积2200平+科研实验室800平),仪器设备价值2080余万元。
学院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和“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校级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学院紧密围绕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学科布局和特色专业建设,以“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特色学科群建设为牵引,推动“数据科学”与“智能科学”的交叉融合,以“数据价值利用”为核心,形成了“数据分析、计算方法、智能技术、信息安全”4个研究方向,努力构建“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系统开发-创新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Ⅰ》《C语言程序设计》和《Web前端技术》省级金课3门。近年来,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9项,科研经费到账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9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5件。
1、网络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掌握网络工程和云计算专业及相关领域所需要的数学和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技能和方法,通过对互联网、通信和云计算等行业的项目研究与实践训练,具备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能力,能在信息、数字经济与算力产业以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分析、应用、维护、管理与研发的“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云安全原理与实践、云计算架构与运维、云计算综合项目实战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面向通信与网络生产商、运营商、网络业务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等行业从事软件开发、云计算开发与运维等相关工作,也可进入政府等各类行政、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网络工程、云计算、软件研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以及教育教学等工作。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所需要的数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对互联网等行业的项目研究与实践训练,具备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大数据领域从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应用等工作的“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开源大数据平台技术、数据仓库原理及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就职于大数据、计算机类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金融风控、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方向,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基本的数据驱动决策方案,以及从事相关的设计、开发、运维和管理等工作。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贵州数字化转型和建设六大产业基地的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职业素养及新时代社会担当精神的人才,能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掌握智能科学所需的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项目研究与实践训练,具备智能系统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以及智能工程师所需的基本素质与工程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从事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以及深度学习算法设计、图像处理技术开发、嵌入式系统研发、智能网联系统构建与集成管理等相关工作。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培养目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所需基本理论,通过对网络空间安全行业的研究与实践训练,具备系统安全设计、开发、分析及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在网络安全领域从事系统安全开发、安全服务、渗透测试、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的“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密码学、网络攻击与防御、软件安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网络空间安全相关项目的设计、开发、分析、应用的综合能力,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从事系统安全开发、安全服务、渗透测试、安全运营和安全管理等工作,服务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建设。
学制学位: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